8月15日至21日,青岛科技大学“鲁儒薪传,青衿承脉”实践团(入选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赴济宁市多地开展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深耕鲁文化沃土,融合红色研学、文化溯源、社区服务与乡村调研,在传承中创新,用青春力量为齐鲁文脉注入当代活力。

一、红色铸魂:传承革命基因,调研乡村发展
实践团赴鲁西南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展览、观看历史影像和现场默哀等形式,成员们深入了解鲁西南战役的历史意义,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随后,团队前往羊山镇徐楼村,聚焦村级污水处理与村落布局开展专项调研,实地考察污水处理设施和村落规划建设,详细了解环境治理和乡村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基层干部探讨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为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积累鲜活案例。

二、圣城溯源:解码儒孟思想,深挖文化根脉
实践团赴曲阜、邹城寻根儒孟文化。在三孔景区,团队成员依托孔庙碑刻梳理孔子“仁礼”思想脉络;考察孔府建筑,解读“礼制为先”内涵;收集200余份调查问卷,了解大众对《论语》及儒家思想的认知。走进孔子博物馆,分析商周礼器作用、追溯鲁文化演进、调研文创设计。在邹城孟府孟庙及博物馆开展孟文化专题实践,梳理孟子民本思想与性善论背景,探寻孟府建筑礼制共性,为文化传播积累依据。

三、社区传韵:深耕文化普及,点亮童心成长
实践团走进新刘庄社区,面向儿童开展“鲁韵传承‘童’样精彩”实践活动,打造“知识普及+实践体验”双轨童趣课堂。针对儿童认知规律与兴趣特点,将鲁文化儒家经典、当地历史典故及传统礼仪转化为故事与展板,让抽象的文化知识变得具象可感。

活动增设漆扇手工环节,讲解鲁地漆艺后引导孩子融入卡通、环保元素创作,展现鲁文化创新活力。新刘庄社区陈主任高度评价:“此次活动既助力鲁文化在社区落地生根,又丰富了儿童文化生活,期待与高校深化合作,带孩子们感受更多鲁文化的魅力。”四、匠心体悟:挖掘实干基因,探索融合创新实践团走进济宁鲁班木艺研究中心,探寻鲁文化中“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工坊内,负责老师详细介绍鲁班文化的历史渊源,解读“精益求精、敢为人先”的鲁班精神与儒家
“务实致用”思想的相融之道。随后,成员们分组参与榫卯小板凳制作实践,在师傅指导下完成测量、切割、拼接等全流程工艺,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与匠心。

此外,在智博威教育大厦,团委书记马登月展陈介绍了集团与鲁文化“修身齐家,兼济天下”的深度联系,感受了鲁文化与教育公益的融合;在亚龙书城,潜心翻阅儒家经典书籍,与当地师生探讨儒家智慧的当代价值,为鲁文化传承寻找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点。

此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将专业知识与实践需求深度对接,既挖掘红色文化、儒家思想、匠心技艺等鲁文化核心分支的魅力,又通过调研、创作、服务等形式,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在文化传承中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