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正文

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2024版)

作者: 来源: 编辑:丛霞 发布日期:2025-04-23 点击:


一、专业代码、名称

082901,安全工程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全国、山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和职业健康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化工安全特长,服务化工、机械、公共安全等行业和领域,从事安全领域相关新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生产制造、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毕业 5 年左右,能够成为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素质和能力的技术管理骨干。

本专业毕业生工作实践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强,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安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以重要的法律、伦理、社会、环境、经济、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宽广的系统视角,进行安全领域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规范;

2. 能够运用现代工具对安全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能够从事安全领域相关设计与生产、评价、咨询、监察、检测与监控、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和管理等工作;

3.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担任负责人或骨干,领导、协调团队组织制定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沟通交流,发挥专业知识及管理领导作用的能力,进行项目管理,并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

4. 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愿,能够持续关注安全科学和技术的前沿动态、应急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快速适应安全领域中对智能化和数字化的要求,能够将所学基础科学原理及安全工程知识应用于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研究,具有较强的职业竞争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工程专业基础、人文社科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安全科学基本理论、安全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及化工安全相关课程,接受校内外实践环节、专业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基本训练,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具有服务于化工、机械、建筑、消防、能源、职业健康等各个行业的安全健康业务,并具有在安全健康行政管理、安全中介等机构中工作的能力。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将其用于解决农村、城镇、工业领域尤其是化工领域的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环境工程学科第一性原理,识别和表达环境工程问题,并结合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要求,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根据环境污染防治要求,对农村、城镇、工业领域尤其是化工领域污染防治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和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相应的工艺系统、处理单元(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并从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需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角度考虑可行性。

4.研究:能够将基础科学原理及环境工程专业理论知识用于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环境污染防治、环境评价及规划等项目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恰当的软件和模型,使用现代分析仪器、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局限性。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能够基于环境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环境规划、污染防治等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伦理和职业规范:具有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8.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沟通:能够通过报告撰写、设计文稿、工程图纸、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形式,就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

10.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工程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主干学科

安全科学与工程

五、核心知识领域(理工类专业)

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工程学、安全管理、安全科学。

六、核心课程

安全科学导论、安全管理及法规与标准、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化工原理。

七、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工程训练、课程设计、仿真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

八、学制及最低学分要求

基本修业年限4年。毕业学分要求175学分,其中:必修课81.25学分;专业选修课34.75学分(其中必选课程12.75学分);通识选修课23.5学分,其中通识限选课19.5学分(含大学英语8学分,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1学分,创新创业基础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1.5学分,大学语文2个学分,数字素养与技能2学分,美育课程2学分,四史课程1学分),通识任选课4学分;讲座与辅导课6.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9学分。

九、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十、教学计划进程及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见附件。




  • 附件【课程进程表.zip】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