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代码、名称
082503,环境科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专业特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在理论技术方面,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典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生态效应、环境监测与评价、污染防治及生态修复、环境规划与可持续管理等综合知识与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实践应用方面,培养学生在生态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技术等相关领域具有严谨思维能力、较强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从事教育、科研、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环境分析与监测等职业;具有较高中英文文献查阅、分析及应用水平,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综合能力;在职业素养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自我培养意识并能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达到以下能力:
(1)掌握宽厚的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能分析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相关工程问题的科学原理,制定合理解决方案。
(2)具有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
(3)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工程伦理观。
(4)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和自我培养意识,在企业、科研、教育教学以及党政机关等就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5)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三、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学习环境科学及生态领域的基本理论,接受环境科学专业技能基本训练,培养系统的识别、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基本道德规范[q1]。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生态环境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和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体现创新性,并从健康与安全、全生命周期成本与净零碳要求、法律与伦理、社会与文化等角度考虑可行性。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在解决复杂生态环境问题时,能够基于生态环境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对健康、安全、环境、法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伦理和职业规范: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在生态环境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履行责任。
8.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样化、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多种角色,积极履行团队责任,做到诚实守信,不断提升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9.沟通:能够就生态环境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能够就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相关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理解广泛的技术变革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适应新技术变革,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生态工程
五、核心知识领域(理工类专业)
环境规划及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水气固等污染的识别、防治与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循环经济,环境健康与安全,实践与创新训练。
六、核心课程
环境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学、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环境经济学等。
七、主要实践性环节
机械工程训练D、认识(生产)实习、专题研讨、环境生态学课程实践、清洁生产课程实践、环境质量评价课程实践、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环境科学综合创新训练、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等)课程实验等。
八、学制及最低学分要求
基本修业年限4年。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5学分,其中必修课88学分;专业选修课26学分(其中必选课程11学分);通识选修课23.5学分,其中通识限选课19.5学分(含大学英语8学分,数字素养与技能课程2学分,大学语文课程2学分,创新创业基础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1.5学分,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1学分,美育课程2学分和“四史”课程1学分),通识任选课4学分;讲座与辅导课6.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1学分。
九、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十、教学计划进程及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