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王发园教授团队在微塑料生态效应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1-07-07 作者: 来源: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其降解性差,微塑料在土壤中的累积可能会对土壤-植物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并通过食物链等威胁人畜健康。然而微塑料对土壤、植物、微生物等的生态效应尙不清楚。环境学院王发园教授团队针对微塑料及其与重金属、纳米颗粒等污染物的复合污染效应,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一、研究了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及对土壤吸附性能的影响,发现聚乙烯微塑料对重金属镉、锌等有一定吸附能力,但其吸附性能低于土壤,微塑料进入土壤后降低了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但是提高了其解吸能力,这意味着微塑料的存在可能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相关研究发表于环境类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19.121775)、《Chemosphere》(https://doi.org/10.1016/j.chemosphere.2019.06.196)。

二、研究了微塑料单一污染及其与镉、纳米氧化锌等复合污染对植物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发现微塑料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和重金属吸收,并改变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但是其效应依赖于微塑料种类和浓度,并与其他污染物有交互作用。相关成果发表于土壤学顶级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21.108179)及环境类知名期刊《Chemosphere》(https://doi.org/10.1016/j.chemosphere.2020.126791)。

基于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王发园教授综述了微塑料与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阐明了微塑料对蚯蚓、线虫等土壤动物的毒性机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成果发表于环境类排名第一的综述类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IF 12.561)上(https://doi.org/10.1080/10643389.2021.1915035)。此外,王发园教授还在该期刊对丛枝菌根真菌应用于矿区土壤修复(https://doi.org/10.1080/10643389.2017.1400853)、农产品质量安全(https://doi.org/10.1080/10643389.2019.1665945)等领域发表了重要综述。

鉴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王发园教授应邀担任了系列国际期刊编委或编辑,如植物学期刊《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中科院二区,IF 4.27)编委、土壤学期刊《Applied Soil Ecology》(中科院二区,IF4.046)编委、生态毒理学期刊《Ecotoxicology》(中科院三区,IF2.823)编辑、环境健康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中科院三区,IF 3.39)编辑、微生物学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中科院二区top期刊,IF5.64)客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