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青春传承齐鲁文脉|青岛科技大学“鲁儒薪传,青衿承脉”实践团赴济宁市多地开展鲁文化研学实践活动

作者:张栩宁 周玉婷 来源:环境学院 编辑:周玉婷 发布日期:2025-09-05 点击:

为深度激活鲁文化时代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8月17日至19日,青岛科技大学 “鲁儒薪传,青衿承脉” 实践团(入选山东省“三下乡” 社会实践专项)赴济宁市多地开展专项研学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深度化调研+实践性创作”模式,探寻鲁文化根脉,用青春力量为传统文脉注入当代活力。

一、溯源圣城文脉,沉浸式解码儒家思想核心

实践团走进三孔景区,以“分组研学+专题研讨”形式开启文化溯源。“思想研究组”依托孔庙碑刻,梳理孔子“仁礼”思想脉络,结合鲁文化“崇文重德”传统,分析其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奠基作用;“建筑研学组”考察孔府建筑布局与纹饰,解读鲁地建筑“礼制为先”内涵,并对比孔庙与孟庙碑刻书法风格,挖掘齐鲁书法传承脉络;“公众认知组”通过问卷调研与访谈,收集不同群体对《论语》经典名句的认知程度、对儒家思想当代价值的理解,为后续文化传播策略优化积累基础数据。

在孔庙大成殿内,成员结合史料讲解孔子“有教无类”的古今意义,还与现场学生探讨“儒家思想与青少年品德养成”。团队同步发放《鲁文化认知与传承现状》调查问卷,聚焦公众对曲阜“东方圣城”文化定位的认同度及儒家文化传播形式偏好,累计回收有效问卷200余份,为撰写专项实践报告提供数据支撑。

二、对话文博阵地,挖掘鲁文化物质载体与时代价值

随后,实践团走进曲阜市博物馆,围绕儒家文化、曲阜历史、文物考古三大展区开展深度研学。在儒家文化专题展,成员们借青铜器、竹简等文物追溯鲁文化演进历程;在古代器物展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曲阜器具制作工艺,探讨手工业与儒家“务实致用”思想的关联;在文创区,调研本地文创产品设计理念,为校园鲁文化文创研发收集灵感素材。

三、联动教育场景,探索儒家文化当代传播新路径

实践团走进尼山圣境研学基地、亚龙书城,从文化体验与教育实践双维度探索鲁文化传播创新方向。在尼山圣境,团队成员通过着汉服、行拜师礼、诵《论语》等环节,感受传统礼仪文化的庄重与魅力;在亚龙书城,成员们潜心翻阅儒家经典书籍,深入体会“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

四、触摸匠心传承,解码鲁文化“实干创新”基因

实践团成员走进曲阜鲁班工坊,探寻鲁文化中“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工坊内,榫卯结构模型、传统农具复刻品、木雕工艺品等陈列有序,负责人向团队详细介绍鲁班文化的历史渊源,解读“精益求精、敢为人先”的鲁班精神如何与儒家“务实致用”思想相融,成为鲁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同时,团队成员分组参与榫卯小板凳制作实践,在师傅的指导下,从测量、切割到拼接,体验每一个工艺环节。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领略了儒家思想、传统礼仪、匠心技艺等鲁文化核心分支的魅力,用青年视角挖掘鲁文化时代价值,用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