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青岛科技大学“青春探疆 筑梦天山”社会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纪实(四)

作者:张栩宁 来源:环境学院 编辑:张栩宁 发布日期:2025-07-31 点击:

7月30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青春探疆 筑梦天山”社会实践队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实践队员通过深入了解不同民族历史文物和非遗技艺的工艺特色,感受新疆的发展历程、传承体系和创新实践,为实践活动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

undefined

实践队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首先走进了《新疆历史文物展》,该展馆立足传承和弘扬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贯穿“中华文化根脉与新疆历史”的主线,展出纺织品、纸张、皮革、木器、陶器、玉器、金属器、石器、瓷器等各类型文物千余件/组。其中,曾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通天洞遗址、库车友谊路墓地、尼雅遗址等处发掘出土的文物、汉唐至清代的官府文书和多种文字的简牍文书资料、奢华的锦绣、精美的壁画雕塑及内涵丰富的艺术品清晰而深刻的向我们阐明始终扎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随着实践队员深入展馆,走进视角的是《革命史展厅》,该展厅系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百年奋斗历程,分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个部分,重点呈现了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从解放到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队员们在一系列的革命展品和图片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建设新疆挥洒热血的史实和对新疆各方面发展的亲切关怀,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当天下午实践队走进新疆国际大巴扎,深度体验当地民俗风情与非遗文化传承。队员们首先参观了馕文化产业园,深入了解这一新疆特色产业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内涵;随后近距离观摩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德莱斯绸,感受这项集历史、艺术与工艺于一体的古老丝绸织造智慧。暮色渐浓时,实践队来到大巴扎演艺大剧院,欣赏了《朱拉》《姑娘追》《十二木卡姆》选段等非遗舞蹈表演。



其中《姑娘追》是源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马上体育和娱乐活动,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风趣的恋爱表达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习俗,并于2009年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二木卡姆》,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汇集歌、诗、乐、舞、唱、美奏于一身的大型古典艺术,表现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演出尾声,实践队员受邀登上舞台,与维吾尔族艺术家共舞。在悠扬旋律中,队员们与身着少数民族特色服饰的舞者轻盈互动,裙裾飞扬间绽放出民族团结的绚丽之花。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实践队员深刻领悟新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肢体互动与情感共鸣,感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