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获评为C-等级,是省内获得评级的三所高校之一,本学科所培养化工安全特色人才,广受就业单位认可。专业始建于2002年,2006年获得安全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调整为资源与环境),2011年获得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得安全与环境功能材料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17年进行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C-,同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19年获得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扶持储备建设学科,2024年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全国、山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国际视野与创新精神,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与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和职业健康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化工安全特长,服务化工、机械、公共安全等行业和领域,从事安全领域相关新技术研发、工程应用、生产制造、运维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成为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素质和能力的技术管理骨干。
课程设置:
在学习高等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本专业主要学习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学、安全管理及法规与标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学、安全行为学、燃烧与爆炸理论、化工原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化工安全设计、火灾安全、职业安全管理和设备腐蚀与防护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接受实验技能、计算机过程模拟与应用、安全评价、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培养特色: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教授7人、国家和省市安全专家9人),产业教授5人,校外导师29人,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25个,在校生人数251人。本专业拥有山东省海洋环境腐蚀与安全防护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先进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化工火灾预防与安全重点实验室、青岛市火灾调查实验室等五个学科平台。现有安全工程基础实验室、安全工程综合实验室、化工安全基础实验室、化工过程安全实验室等12个教学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590平米。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化工安全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本专业并已承办十二届省内学术会议。
安全工程专业设置安全技术及智能化应用方向,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安全工程专业为多学科融合专业,现代安全工程已从传统的物理安全(如防火、防爆)扩展到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智能化安全等领域。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应用已成为安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新版的安全工程培养方案中,安全工程专业将结合原有化工安全智能技术,增加人工智能导论、作为必修课程,并添加大数据开发技术、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并在实践环节增加AI综合实训,培养具备安全专业基础知识,并具备智能化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升学去向:
表1 2022届--2024届升学情况

本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近几年毕业生供不应求,一次就业签约率大于95%,且待遇较高,在各专业就业待遇调查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大多到中石化、中石油、电厂、设计院等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政府安监等部门从事安全管理、评价、监察、设计、教育培训、研究开发等工作;每年有5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名牌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优秀学生可以免试推荐攻读校内外研究生。2022届--2024届升学情况见表1,优秀毕业生代表见表2。
表2优秀毕业生代表

安全工程专业拥有先进仪器设备、优良的教学平台,以“三全育人”为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课程体系的更新,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在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安全工程专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