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是铭记更是唤醒

发布时间:2022-12-13 作者: 来源:

2014年,国家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自此,个体记忆、家庭记忆、城市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民族记忆和世界记忆。灾难历史成为民族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祭成为延续民族记忆和传承国家精神的重要载体。

身处和平年代,人们没见过侵略者明晃晃的刺刀,没见过被鲜血染红的江水,没听过敌机空投炸弹土地炸裂的声音,也没有真切地感受过近在耳畔的呜咽和悲鸣。若是对苦难没有刻骨铭心的感知,就很难明白民族崛起的来之不易。


历史,不是我们愿意记住什么,而是我们必须记住什么。我们不能忘风雨如晦、硝烟四起的岁月,不敢忘血染山河、生灵涂炭的苦难,不该忘前仆后继、九死未悔的抗争。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维塞尔数年前曾警告人们:“忘记大屠杀就是二次屠杀。”时间流逝,鲜血淋漓的伤口早已治愈,但民族伤痛的记忆决不能隐入历史的尘埃。

近代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征程中,面对残暴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后退没有投降,而是凝聚起凌云的斗志血战到底,展现出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以国之名祭民族之殇,不为延续仇恨,只为从中汲取捍卫历史的责任、振兴中华的担当。从立法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申请《南京大屠杀档案》为世界记忆遗产;从发掘整理并公布日军侵华档案、解禁战犯笔供,到建设百余座抗战类纪念馆……国人铭记历史的决心不容置疑。

国家公祭,是铭记更是唤醒。万物难敌岁月消磨,历史记忆也需时常擦拭、时时守护。只要城墙上的弹坑未平、深山里的废墟犹在,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苦难记忆就不能被忘记。

传承历史记忆,才能让珍爱和平的信念历久弥坚。传承历史记忆,才能迈着谋发展、求和平的脚步走向未来。

这一天,我们再次以国之名,缅怀同胞先烈,凝聚民族精神,汲取前进力量。愿战争之火长弭,和平之花常开。